專欄連載Column

2021-09-02

第81期 與習慣對抗的高爾夫教練

大多數球友在學球過程中,或多或少都找過教練。但也有不少情形是球友去找了教練, 上了一陣子課之後,不僅沒有太多進步,揮桿時的感覺變得混亂,甚至反而打得更差了。

明明是很專業或口碑很好的教練,為什麼沒有辦法幫助到他呢?這是因為球友在去找教練之前,並不清楚自己的目的。有人說,去找教練的目的,當然是因為球打不好,想要把球打好才去找教練呀。但是,他們並不了解教練要做的並不是修正揮桿動作,而是建立新習慣。

大部分球友所找的教練, 其實都是「揮桿教練」。或者球友們一開始找教練時, 就準備把他當成「揮桿教練」來使用。也就是找教練來修正你的揮桿技術。但是,人類執行揮桿動作時,並不是腦中這樣想,身體就做得出來,沒有辦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,不是看完本期雜誌就可以打出筆直的鐵桿,還需要去透過訓練讓身體知道如何做出來,然後必須透過反覆使用來養成習慣,最後是在球場的壓力下能夠使用,才算是所謂的學會,或者說變成自己的東西。

因為人類的習慣很難修正,回家時把襪子丟地上是一種壞習慣,不良的揮桿也是一種壞習慣。襪子亂丟老婆怎麼罵都改不了,花錢請他來上課,對你始終客客氣氣的教練,要怎麼改掉你的壞習慣?所以很多學生去上課, 聽是聽懂了, 做是會做了,但是舊的習慣還在,新的動作不熟,下場打球時壓力一來,當然是越打越混亂。

揮桿本身是一種使用球桿擊球的習慣,所以揮桿教練所修正的不是動作,而是試著建立學生新的揮桿模式,來提升擊球的表現,接著要讓這種模式變成球友的新習慣,這是最難的部分。

例如說,如果學生的握桿方式有問題,一個專業而有經驗的教練,要多久才能將握桿的問題改掉? 十分鐘? 一堂課? 還是一個禮拜?

教學生做出正確握桿方式是一回事,讓它成為學生的新習慣,那是另一回事。所有關於養成習慣的研究中, 天數最短的是21天法則。也就是說根據目前研究,要讓不同的握桿方式成為學生的習慣,天天都正確地做新動作的話,至少要21天才能變成習慣。但真正會這樣做的學生,其實不多。

有經驗的教練遇到球齡較長的學生,大多不先考慮更改學生動作,就目前揮桿中還能用的部分加以強化,整理成在球場上能用的基本球路,接著確認好短桿執行方式, 再從策略與心態上著手,去提升球友的實質表現。根據球友狀況,擬定比較有可能實現的教學計畫,教練會不會「教」差別就在這裡。重點不是教得好,而是是否能讓學生學得好!